某个细节:“雨晴姐,陈总在土耳其买的那个星空投影仪...”
“在巴黎转机时送给当地合作方的孩子了。”林雨晴头也不抬地敲着键盘,“当时基站测试遇到示威游行,是那个工程师带着我们从地下管道绕过去的。”
走廊忽然传来滑轮滚动的声响,两个姑娘同时起身——是物流部推来了新的设备箱。
周晓楠看着标签上“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标识,想起三天前陈默在视频会议里提到的“沙漠蛛网计划”:用动态波束成形技术在广袤沙丘间编织无形的高速通道。
...
另一边,陈默和徐双龙的队伍总算汇合在了一起。
雅加达的暮色中,陈默站在电信大楼27层的落地窗前。
脚下川流不息的摩托大军与屏幕上流动的数据光点奇异重合,每一簇闪烁的绿色都代表正在优化路径的数据包。
“这边的任务总算是完成的差不多了。”徐双龙嚼着印尼特色的丁香口香糖,手指在三维地图上划出金色轨迹,“我们给每个数据包植入的路径预判算法成功了,它们会像摩托车手那样灵活钻巷——看这个越南到新加坡的医疗影像传输案例。”
投影屏上,原本需要绕道香港的CT影像数据突然在暹粒上空折转,沿着柬埔寨新建的智慧光缆直插马来半岛。
传输时间从2.7秒压缩到0.8秒,比雅加达街头的骑摩托车的小哥抄近道还要精准。
第2/2页)
“但菲律宾群岛的跳岛传输还是瓶颈。”本地工程师玛尔塔调出卫星图,散落的岛屿像断线的珍珠,“现有的海底光缆无法动态调配带宽。”
陈默突然走到白板前,画出一串相互连接的六边形:“我们可以借鉴蜂巢结构,在群岛间部署浮动式智能中继站。”
他的马克笔在苏禄海上圈出六个点,“这些中继站会根据数据流量自动调整方位,就像会移动的桥梁。”
徐双龙听完眼前一亮,对着玛尔塔说道,“就按照陈总的想法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