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
林回心中一震,有些局促地走上前,与林允鸿并肩而行。
这一刻,他仍觉得有些不真实,仿佛一切都在梦中。
“你出身民间,定是见惯了人间疾苦。”
林允鸿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朕知道,你一定曾经想改变什么,对吗?”
林回沉默片刻,恭敬答道:“陛下圣明。学生确实曾有过此等想法。然而,天下大事,并非学生一人能够改变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自下而上,难如登天;自上而下,才有可能。”
林允鸿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民间疾苦,苦的往往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林回语气坚定,神情认真,“文道真解上说,‘文道之下皆蝼蚁’,学生认为,这便是祸根。”
“读书人从接触文道的那天起,三观便被这句话深刻影响着。于是,在大多数读书人眼中,没有文心的人,便是贱民,生杀予夺!”
林允鸿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一丝赞许:“你说得不错,这世间的乱象,根源便在于此。”
他看向林回,问道:“你方才提到的‘三观’,指的是什么?”
林回解释道:“‘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者的形成,源自后天的教育与环境。正如学生所说,圣院所著的《文道真解》,从一开始便宣扬‘文道至上,百姓为蝼蚁’,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导致读书人与百姓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林允鸿点头,叹道:“朕这些年与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不断完善针对大詔读书人的律法,便是试图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圣院以《文道真解》为圣人经义,纵容读书人行使特权,律法反倒成了大詔百姓头上的一柄利剑。”
“有些官员甚至与读书人勾结,将朝廷律法对准平民百姓,实在是可笑可叹!”
林允鸿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愤怒,但更多的是对天下的忧虑。
林回静静地听着,心中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