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和抬头,直视女帝双眼,清声道:
“臣用的是以工代赈之法。”
“以工代赈?”女帝微微蹙眉。
殿内群臣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其意。
萧和挺直脊背,声音坚定有力:
“是。所谓以工代赈,便是不直接向灾民发放粮食,而是组织灾民参与府衙工程建设,以工换取粮食。”
萧和顿了顿,继续道:
“臣到涿州之初,发现当地粮价已涨至九十余文一斗,远超灾民所能承受。若单纯逼迫粮商降价,必伤其根基;若由朝廷出资收购,又非长久之计。”
萧和踱步向前一步,声音提高了几分:
“于是臣决定另辟蹊径。涿州府衙年久失修,臣便决定重建府衙,并在城中举办商贸盛会,修建赛场设施,以此创造大量工作机会。”
“臣令县衙张贴告示,招募灾民参与建设,日结工钱,以工换粮。招募当日,便有上千灾民响应。”
女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对萧和的做法颇感兴趣。
萧和继续道:
“同时,臣暂免了茶税,使茶商获利颇丰。为换取此利,臣要求茶商联合压制粮商,以茶易粮,共同降低粮价。”
“臣用重修府衙与兴建赛场的名义,招募了灾民,给予他们工作与收入。灾民有了收入,便可自行购买粮食,而非仅仅依靠朝廷救济。”
“粮商虽有损失,却得茶商扶持,未伤根基。百姓有活干有钱赚,自然欢喜。”
殿内一片寂静,群臣仿佛被点了穴道,全都静静聆听。
萧和语气渐沉:
“陛下明鉴,灾民真正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活计!一旦有了活干,有了收入,他们就不必依赖朝廷救济,能够自食其力。”
萧和话锋一转:
“直接赈粮虽能救急,却难解长远之困;逼迫粮商降价虽能暂时平民愤,却伤及商贾根基。唯有以工代赈,才能一举多得。”
金銮殿上,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