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濮阳城之后,段颎和袁树等将领一起绕着濮阳城视察了一圈,发现叛军已全面收缩防线。
城外到处都是拒马、陷坑,水井被大规模填塞、污染,道路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且周边的森林也被砍伐一空。
很多自耕农的村落都被夷为平地,人口损失惨重,另有少数农庄得以幸存,向汉军报告了之前叛军的一系列狂暴举措。
通过这些幸存农庄的报告,段颎判断濮阳城内的叛军大概是铁了心要坚守了,为此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措施,而不是考虑投降或者转进其他地方。
他对此有些担忧。
“叛军的确都是乌合之众,若在原野之上,他就算有十万人,我都不担心,我敢亲自率兵冲阵破之!可问题在于他们据守城池,兵力充足,粮草物资也充足。
短时间内,咱们或许真的拿不下这座城,这时间一长,我很担心朝廷那边会有一些变数,又或者天下间还有哪些不臣之辈会受到影响,到时候情况会更加复杂呀!”
段颎的这些担心,袁树的心里也不是没有。
想要攻克一座有充分兵力防守的城池,从来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兵法里才会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从不建议强攻坚城。
按照古代兵家的一些测算,想要攻克一座城池,攻城方的兵力至少应该比守城方的兵力多六倍,如此才有攻克的把握。
而如今城内叛军的数量比汉军还要多,这个条件根本就达不到。
而且时值隆冬,汉军出征所耗费的一系列物资都比温暖时期要多得多,为了保证士兵有充足的战斗力,在粮草和防寒物资的支出上也给雒阳朝廷带去了比较大的负担。
段颎十分担心袁逢那边会扛不住巨大的支出压力,从而要求他们尽快结束战斗或者暂时撤退,这样一来,前面的那一系列胜利就等于没有什么意义了。
段颎的担忧并不过分,甚至袁树也有类似的担忧。
他也很担心,如果长期围城围下去
的话,雒阳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