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虽是国公门第,钟鸣鼎食之家,却也并非所有子弟都能请得起名师在家单独教导。为了约束族中子弟,也为了给那些旁支庶流一个读书识字的机会,在府邸东侧靠近宁国府的地方,设有一处规模不小的族学。
这族学名为贾氏家塾,由贾府远房子侄贾代儒掌管。来这里上学的,成分颇为复杂。有像贾宝玉这样身份尊贵、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纯粹来应卯胡闹的嫡派核心子弟;有像贾环、贾琮这样地位尴尬、不甚受重视的庶出子弟;
也有不少是荣宁二府沾亲带故的远房族人,比如贾蔷、贾芸之流,家境贫寒,指望着能在族学里学些本事,将来好在府里谋个差事;更有甚者,还有一些是贾府姻亲家的子弟,或是门客清客的子侄,比如秦钟(秦可卿之弟),以及那个后来引发轩然大波的金荣。
可以说,这小小的家塾,就是一个微缩版的荣国府,充满了各种明里暗里的阶层差异、利益纠葛和矛盾冲突。贾代儒虽是塾师,但年老昏聩,又碍于各方情面,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学堂里的混乱局面也无力约束。
贾环每日也会按时来这族学“点卯”。
倒不是他有多么热爱学习,主要是因为这是规矩,若无故缺席,少不得又要被贾政或王夫人寻错处责罚。
而且,对他而言,这族学也是一个难得的、相对“自由”的、可以暂时脱离赵姨娘抱怨和荣府内部压抑氛围的场所。
他通常会选择坐在教室最后面最不起眼的角落,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他既不屑于像贾蔷、贾芸那样去巴结讨好宝玉,也无意参与那些纨绔子弟之间的争斗和胡闹。
他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时翻看自己带来的旧书,有时则冷眼旁观着学堂里上演的这一幕幕闹剧,将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记在心里,权当是体察“民情”,增长见闻。
这日,学堂里的气氛似乎比往常更加浮躁一些。窗外寒风呼啸,屋内虽然生着炭火,但人多口杂,空气污浊,再加上贾代儒老先生正摇头晃脑地讲解着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