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闵乔氏想不到了,没有几个厨娘做不出来的。
当然,几个厨娘的工钱也高得吓人。每人光月银就是十两。还不算四季衣裳和年节赏赐。
想当初,吴氏得知几个厨娘的月钱数目时,当真是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她一个月也才十两月例,闵悦希才二两,读书的两个儿子也才每人三两而已。
那时候,松鹤堂的账目还是和侯府的账目混在一起的,吴氏当时真真是撕碎了一张帕子,才忍住了没往松鹤堂去质问闵乔氏的。
这些都是题外话。
总之,闵乔氏现在是可着劲儿的花钱。怎么高兴,怎么花。
除了松鹤堂的丫鬟,四个厨娘也各自得了十两的赏钱。答应过年期间也留下来伺候的两个,又额外得了十两银子。
看得另外两个厨娘恨不能自己也留下伺候了。可惜,她们都是家在京城的,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不像另外两个,本就是外地来的,想回家团年都回不去。
松鹤堂上上下下一团喜气洋洋。
海棠院却是乱成了一锅粥。
赏钱发不发?团年饭摆在哪儿?菜色怎么定?祭祀用的器物收在哪儿?……
自从杨安等几个管事撒手之后,吴氏就彻底找不着北了。虽然身边还有周嬷嬷帮忙,可周嬷嬷只管得了内院这一摊子,外院管事们的事,周嬷嬷可弄不明白。
更何况,自从得知松鹤堂那边的丫鬟又上调了月例,赏钱也比以前多几倍之后,周嬷嬷就彻底不想给吴氏做白工了。
很多事情都是能糊弄就糊弄,糊弄不了的,就说她也不懂。
于是,吴氏就更抓瞎了。
有了周嬷嬷做表率,底下的人也有样学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偌大的侯府已然乱成了一锅粥。
最后还是闵悦希看不下去,站出来给吴氏搭了一把手,这才没让侯府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母女俩一通忙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