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发展的成果,来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包括来自上层的认可。
只有这样,他的改革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夜色渐深。
赵立春回到了赵家。
没有片刻休息,他径直走进了书房。
灯光亮起,映照着他年轻却沉稳的面庞。
他摊开稿纸,拿起笔,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开始奋笔疾书。
《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国有体制企业改革》——这个标题,他早已在心中酝酿了无数遍。
今天在会议上的即兴发挥,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这份计划书的腹稿,确实已经在他脑中成型。
现在,他需要将那些思考,那些策略,那些数据,一条条,一字字,清晰、准确、有力地落在纸上。
他写得很专注,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这份计划书,将是他向省委,乃至向更上层递出的投名状。
也是他撬动京州这盘棋局的关键杠杆。
必须字斟句酌,既要展现改革的决心与魄力,又要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窗外,夜凉如水,星光稀疏。
赵立春停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
京州的局势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
王山书记的态度看似缓和,但未必就代表了完全的支持。
陈岩石这样的老同志,绝不会善罢甘休。
省里的梁群峰和钟正国,更是两座需要小心应对的大山。
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推行改革,单靠一份计划书,远远不够。
他需要更强大的助力,更明确的授权。
“是时候,去一趟京都了。”
一个念头,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骤然在他脑海中变得清晰而坚定。
“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