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规律而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打断了周凌的思绪。他连忙起身下床,快步走过去打开了门,只见李智新正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
“老周,王导让你过去他房间一趟,有事跟你商量。”李智新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来意。
周凌应了一声,刚迈出一步,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停住了脚步。
他回头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已经被他翻阅过无数遍的《渴望》剧本,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片刻之后,他还是转身回去,将剧本拿起来,小心翼翼地抱在了怀里。
来到王扶琳的房间,周凌推门进去,发现房间里并不只有王扶琳导演一个人。
除了王导之外,还有好几位在剧组担任顾问的著名红学家,他们都是国内研究《红楼梦》的权威专家。
“周凌来了,快过来坐!关于剧本的事情,咱们再一起深入探讨一下。”王扶琳看到周凌,立刻热情地招呼道。
周凌闻言,心中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每次王扶琳导演说出这句话,而且现场还有几位红学家在场的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剧本又要进行修改了,这几乎已经成了剧组的“惯例”。
《红楼梦》这个项目,从1981年正式立项开始,光是剧本的改编工作就足足花费了三年的时间。
然而,这里的“完成”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意味着剧本就此被完全敲定。
事实上,直到现在,已经成型的剧本仍然在不断地被修改,反反复复,推倒重来。
许多原本已经确定的情节被删减,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在曹雪芹原稿和高鹗续书中都从未出现过的情节。
对原著进行改编,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真正让大家感到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是在原著没有提供明确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艺术创作。
这不仅考验编剧的功底,也对导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要说是周凌这样的年轻编剧,就算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