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长山到了八岁,按照规定,上小学了。
当时的岁数,通行的是“虚岁”,即出生的那一年是一岁,第二年就是两岁。当时记生日习惯用阴历日期,出生年,则用阳历年份,或者说属相,即“属什么”的,因此,多数人的生日是“阴差阳错”的。用虚岁算年龄,极端的情况是,大年三十出生的孩子,第二天就两岁了,实际上出生才两天。
那时的入学年龄,指的也是虚岁,八岁的孩子,其实是六七周岁的孩子,和现在的入学年龄差不多。当时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晚一两年上学的孩子也不罕见,学校对此是宽容的。
入学前,要准备好必要的学习用品,这些自然是家长按照学校的要求准备的,即将入学的孩子还不会料理这些。
这些用品包括书包,语文课用的“田字格”本,算术课用的“算草”本,文具盒、铅笔、橡皮、格尺、铅笔刀等。这些都是从商店买来的,那里常年卖这些文具。
这些学习用品是很神气的。绿色的小书包棱角分明;铁制的铅笔盒,正面印有活泼可爱小学生的彩色图案,里面印有乘法口诀表,充满了文化气息;铅笔的笔杆有着多种颜色和形状,蓝的、红的、绿的……五光十色,形状有圆的、多边形的;橡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色彩也丰富多样,有的还和铅笔杆连在一起;格尺的长度都是统一的20厘米,与文具盒的尺寸相匹配,能够放进里面;铅笔刀是折叠的,削铅笔时将刀片从刀鞘拉出来,用完后再放回去,刀鞘由两个铁片组成,靠下边的部位留有半圆形缺口,这里可见刀片,其作用是捏住刀片将其拉出来;还有一种自动铅笔刀,称为“铅笔拧子”,它有一个圆形插入口,削铅笔时,只需将铅笔一端伸进去,然后握住铅笔转动即可。
这些用品是为孩子们精心设计的,很契合孩子们的情趣,深受孩子们喜欢。
当时是春季入学,时间是3月1日,在李长山二年级时,改为了秋季入学,时间是9月1日,李长山他们,上小学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