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其实不止赵院长,云鹿书院历代大儒都在和这块碑文较劲,可没人能成功。”
“程亚圣的思想,又岂是等闲之辈可以驳斥?!”
陆长镜转过身问道:“那块空白的石碑....”
“哦~是院长立的,只可惜十数年间,他从未上面落笔。”
陈泰接着道:“后来也有不少大儒和学子们,尝试在此碑上题字,试图与程亚圣的碑文抗衡,只是第二日都会被凭空抹去。”
“院长期待的那个人,恐怕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陆长镜也没再多问什么,而是想起后来许七安在碑文上写下的横渠四句。
北宋大儒张载,本就是理学创始人之一。
拿他的话反驳大奉的“朱程理学”,卖鲍的真是可以!
在自己的时代,真正能抗衡理学的,大概也只有阳明先生的“心学”。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天理是什么,不过是掌权者的意志!
先秦之儒原本精深博大,到后来却变了味道,成了“吃人文化”。
难怪鲁先生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
再一细看,字缝里都是‘吃人’二字!
清代大儒戴震倒是通透,什么狗屁天理,不就是“以理杀人”么?
“酷史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奖。”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货贱……
简直是道德绑架,本末倒置!
至于阳明先生的心学,其实也并非完全是驳斥朱程理学。
而是通过“知行合一”,让人如何“存天理灭人欲”。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精通圣人之言后,一切从本心出发,强调理论结合实践,而非一味作茧自缚地恪守古训。
一念及此,陆长镜毫不犹豫提笔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