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其他类型 > 人人都能读懂黄帝内经 > 第二十一 章 (4)太阳、少阳、阳明藏象有何异同?

第二十一 章 (4)太阳、少阳、阳明藏象有何异同?(1 / 2)

在中医理论中,太阳通常与阳气、温热、光明等概念相联系,是自然界中最为显著、最为活跃的阳性力量之一。而“三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阳气最为旺盛、最为充盛的状态。太阳之所以“象三阳”,是因为它代表了阳气中最为强大、最为外显的部分,如同天空中的太阳,光芒万丈,普照万物。

“浮”字则进一步描绘了太阳阳气的特性。在中医看来,阳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性,而“浮”正是对这种特性的生动描述。太阳之阳气浮于体表,能够抵御外邪,保护人体不受寒冷、湿邪等阴邪之气的侵袭。同时,阳气浮散于外,也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阳明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胃腑及胃经相联系,代表着阳气充盛、功能强大的状态。“象大浮也”,即指阳明之阳如同盛大而浮动的阳气,既体现了其阳气的强盛,又暗示了其向外发散、充溢四方的特性。这种“大浮”的状态,是阳明藏象的核心特征,也是阳明之气能够滋养全身、促进新陈代谢的重要基础。

太阴通常与脾腑及脾经相联系,代表着阴气的收藏与运化。在这里,“搏”可以理解为太阴之气在体内的充盈与搏动,如同隐藏的鼓声,虽不明显却充满力量。这种“伏鼓”的状态,反映了太阴之气在体内的潜藏与蓄势待发的特性。

“二阴”通常指的是少阴或厥阴等阴气较重的藏象,而“搏至”则意味着这些阴气强盛的藏象对肾气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是阴气最为深沉、最为内敛的藏象之一。因此,当少阴或厥阴等阴气强盛的藏象影响到肾时,肾气会呈现出“沉不浮”的状态,即肾气深藏而不外散,表现出一种深沉、内敛的特性。

少阳,在中医藏象学说中,通常与胆腑及胆经相联系,代表着初生之阳、微弱之阳,是阳气初生、逐渐上升的阶段。它如同春日里初升的太阳,虽不炽烈,却充满生机与活力,是自然界阳气复苏的象征。

“象一阳也”,即指少阳之阳如同初生

最新小说: 四合院:火红年代,我能无限垂钓 汉末太平道 农家子闯科举 遇上栗清照 为综漫世界,献上日常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乱世逐鹿:从箭术开始爆肝修行 送外卖的我在娱乐圈里混日子 僵尸:女鬼随便揩,你凭啥不让? 盘点魔改主角:神大雄造了蓝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