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蒙蒙亮,晨曦似轻纱,笼着尚未苏醒的街巷,四季饭店前门紧闭,后厨却似被注入活力的蜂巢,一片忙碌,烟火升腾,切菜剁肉声、锅勺碰撞声交织。
何大清骑着那辆二八大杠,七拐八拐扎进饭店后的窄巷,左右探看,确认无人后,手臂一伸,神奇般从随身空间拽出一扇肥硕猪肉,在微光中,油脂泛着润光。
这年月,物资稀缺是常态,可在何大清这儿,倒似有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库”。
魏大勇早候着,瞧见何大清,眼睛骤亮,像寻到稀世珍宝,满脸堆笑迎上来,
“何兄弟,可把你盼来了,昨日那半扇猪,可解了咱饭店燃眉之急,送领导那儿,倍儿有面,加分不少呐!”
边说边接过猪肉,手上掂量着,心里满是欢喜。
交易似水流淌般顺畅,八十五块钱递到何大清手中,崭新票子散发着墨香,何大清一瞧,八张大黑拾,咧嘴笑了,心里默默盘算,三十年后,这可就是两百四十万呐,财富梦似在眼前铺展。
可他也清楚,三年后中苏关系一变,大黑拾要回炉销毁,珍贵机遇如白驹过隙,手头存货——百只肥鹅、两百扇猪肉,得想法子速速变现,变成能攥在手心的财富。
魏大勇这儿,他还想深挖,开大饭店的,人脉渠道定像蛛网般细密,若能深交,大批出货不是梦,只是当下交情尚浅,贸然行事,风险似悬在头顶的剑,只能耐着性子,徐徐图之;再不然,寻个公社,借公家名头售猪,也是条路,念头在脑海走马灯似的转,脚下自行车已驮着他到了轧钢厂门口。
正值上班潮,人流似涌动的潮水,工人师傅们瞧见何大清,笑脸绽若春花,热情招呼不迭,两万多人的大厂,八大车间、三大食堂。
他这食堂主任虽管着巴掌大”地盘”,却也是众人巴结对象,打饭勺抖一抖,饭菜分量可就天差地别,何大清深谙此道,面上虽冷峻,点头回应倒也热络。
刚迈进厨房,刘岚像只敏捷小鹿蹦出来,热茶奉上,歉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