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怎么能随便答应呢!
就算是嫁儿子也不能这么随意吧!
郭大婶一直想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城里人,挑挑拣拣了很久。
发现周围条件最好的家庭中。
唯一能接受农村户口的便是周家了。
为什么说周家能够接受农村户口呢?
一方面是郭大婶能言善辩,打动了想要抱孙子的周母。
另一方面则是周建勋至今尚未找到一份正经的工作。
整日像个游手好闲的人,好人家的姑娘根本看不上他。
条件确实不错,说的是周家的大女儿都已经出嫁了。
将来小女儿再出嫁,那么家里剩下的两套房子可不就归周建勋了吗?
如果他的侄女嫁过来,也不愁没有住的地方。
跟其他家庭不一样。
他们不用几代人挤在同一间屋子里生活。
另外,周家的大女儿还是粮站主任的夫人,自然不会挨饿。
况且周母还有固定工资,真是个优越的家庭条件。
现在周建勋还在担任放映员的工作,这让郭大婶更加开心。
因为她知道这份工作油水很足。
尽管条件好,计划得也很周全。
不过周建勋并不同意这桩婚事,他打着哈哈回应:
“郭婶子,我还年轻呢,还没到结婚的法定年龄,现在不必着急。”
郭大婶对此毫不在意地挥挥手:
“哎呀,这算什么事儿啊,在农村根本没人管这个。”
“在城里你们可以先订个亲,订婚后同居。”
“等到了结婚年龄再去领个证就行了。”
她说的也没错,那时候大家并不太重视这个问题。
农村里有的人家十五岁就结婚了。
城市里虽然不至于那么早。
但是十八九岁结婚的人也不少见。
那个时候,民众并未举报,官方也没有追究。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