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舍友的观后感,水生更多了些底气。
室友:“水生,你要把这个去投稿?”
“对,投给京城日报,能赚取一些稿酬。”
室友:“这些手稿我都看完了,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水生,我跟你打个商量,你写好的稿子能不能都先拿来让我先看,我想早点时间看到。”
“没问题。”
水生拿着稿件到了京城日报去。
这家报馆是水生常投稿的一家,包容性比较大,这家报馆的所刊载的内容广泛,文言,白话,散文,小说,诗歌,各种时事也都有。
水生来过好些次,也算是相熟了。
“张生。”
“许编辑,我是过来投稿的。”
许编:“张生,你的文章可是在京城各个学校非常受好评啊,喜欢的人很多,又写了什么稿子,我看看。”
他们的报纸杂志在学校周边卖的很好。
销量还不错。
现在办报的人不少,每年都有新报社出来,每年也会有旧报馆倒闭。
水生把带来的手稿拿了出来。
“这么多。”
编辑看到这么多的内容都给吓到了,这和之前水生的风格不太一样。
之前的话水生给过来的稿件都是短篇,这次是长篇。
“我得好好鉴赏鉴赏。”
张生这个笔名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气了,水生是属于作品有名,本人名气不大的那种。
就像后世有的歌手一样,歌红但人不红。
估计再持续输出一些作品,人的名气也能大了起来。
许编辑拿着手稿看了一下,看了几张纸:“这是侠义小说。”
他还以为水生拿过来的散文,只是篇幅比较长。也想过会是小说,但没想到会是侠义小说。
现在的侠义小说没什么市场。
不过侠义小说看的人挺多的,从百年前的《三侠五义》出现,才才奠定了武侠小说的真正基调。
还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