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看刘明旭脸色一变,还以为是他背后的卖家想用手表抵账,厂里不答应,这笔买卖就要泡汤了,心里不禁有点惋惜。
刘明旭没注意到孙怡的情绪变化,接着问起买鱼的价格:“孙姐,咱厂的收购价是多少啊?我听说收购站是四毛到五毛一斤。”
孙怡本来以为这批鱼没戏了,刘明旭这一问,她又高兴了。
“咱平时分的肉不多,经常得自己买。收购站是四毛到五毛,咱给六毛,长期供应的话,价格还能再商量。你背后的卖家是想长期合作还是只做这一回?”
刘明旭想了想,觉得自己没打算经常捕鱼。
“应该就这一回了,原本那人还想用手表抵点账,现在手表的事不提了,估计也就这么一次了。”
孙怡也觉得有点可惜,要是长期合作,采购科吃鱼就不用愁了。
“那就按六毛一斤算吧,他有没有说怎么送货?”孙怡问。
刘明旭不在乎,六毛一斤已经超出他预期了。
“我等会儿骑三轮车去,多跑几趟就拉回来了。”
孙怡没管卖家为啥不露面,还是刘明旭故意瞒着,她只关心能不能把东西弄到手。只要不违规,过程咋样都行。
“明旭,你去拉鱼的时候,我叫财务过去数数,拉一批结一次账,省得你为难。”孙怡挺体贴地说。
刘明旭挺感激孙怡的。“谢谢孙姐,还是孙姐想得周到。那我现在就去了!”
“嗯,去吧!”孙怡点了点头。
刘明旭去后勤领了三轮车,忙了一整天,往返了五六趟,才把两千多斤的鱼都运完。虽然鱼其实都在他的空间里,但他也得做做样子。
最后称了称,是两千零九十六斤,但记账和给钱都是按两千一百斤来算。
刘明旭一下挣了一千二百六十元。
采购和后勤的人也都高兴得不得了,开始挑鱼了。
刘明旭做了个特别大胆的决定,他把自己那份宝贝毫无保留地送给了孙女士,这让孙女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