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外偷听的太子朱高炽听到这个问题,不禁哑然失笑:
“何为仁?这可真是个难题啊。当年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足足答了九遍,可老和尚还是说我答得不好。”
他口中的老和尚,自然是姚广孝。
数十年来,朱高炽一直秉持着“仁”的理念行事,可就连他自己,有时候也会对“仁”的真正含义感到迷茫。
他饱读诗书,又监国十年,都不能把这道题回答得精妙绝伦,更何况是朱镇呢?
所以,朱高炽对朱镇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只希望他能回答得差不多就行了。
朱镇听到问题后,略微沉思了一下,便立刻回答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仁!”
这是他自己经过思考后对“仁”的理解。
此话一出,坐在对面的杨士奇顿时愣住了,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细细地在心中斟酌了一番,顿时,内心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巨石,惊起了惊涛骇浪。
这就是朱镇的心境吗?
“先天下之忧而忧”,这是宋大家范仲淹所说的,杨士奇从未想过,“仁”竟然可以和这句话联系在一起,作为答案。
但仔细想来,这似乎是他听过的关于“仁”的最好、最妙的解释了。只有心怀仁义之人,才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啊。
不仅是杨士奇,躲在墙外偷听的太子朱高炽也怔住了。
他喃喃自语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这就是仁?”
片刻之后,他仿佛突然领悟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嘿嘿一笑:
“这臭小子,还真行啊,居然能想出这样的答案来。”
他心中对朱镇又多了几分期待,于是又把耳朵紧紧地贴在墙角上,继续偷听。
杨士奇定了定神,心中满是欣慰。
朱镇对“仁”的回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他心间闪耀。
“这个答案妙啊,门外的太子爷要是听到,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