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清朝皇家的东西。
实际上是民国时期仿造的。
要知道民国年间仿古瓷器盛行。
为何如此呢?
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清朝灭亡后。
原先那些宫廷官窑的能工巧匠们流落在民间。
为了生活只能继续从事他们的老本行。
封建制度的瓦解使得以前那些想仿造却又不敢仿造的皇家贡品。
现在仿造起来并无妨碍。
此外,一些宫里的御用瓷器流入民间。
也让仿造者有了参照的对象。
再加上市场对古瓷器的需求量剧增。
让仿古瓷器制作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民国仿古瓷的一大特征便是数量众多且涵盖范围广泛。
不仅复刻历朝历代名窑的作品。
甚至还有民国后期模仿前期的产品。
比如从三十年代开始大量涌现的“洪宪瓷”。
有些民国的“高仿品”确实让人真假难辨,扑朔迷离。
韩春明自十一岁起便跟着关大爷学习古玩鉴定。
到十五六岁时离开京城下乡插队,直到今年才回来。
即便这样,他在关大爷门下系统学习古玩鉴定的时间也不过五六年而已。
在这个行业里仍然只是个小学生,看走眼也是常有的事。
“真的就是民国仿造的吗?”
“要不你自己回去问问关大爷,听听他的看法。”
“那成,我去请教一下我师傅。”
于是韩春明蹬着人力三轮车直奔师傅家而去。
他并非怀疑杨利民的判断。
只是他自己确实没看出这个瓶子哪里有假。
而且杨利民跟随破烂侯学艺的时间。
比他跟关大爷学的时间还要短。
他是怎么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呢?
韩春明觉得有必要亲自找师傅核实一下。
看看这瓶子究竟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