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那些仅仅学了一星半点知识,却又未能深入探究、一知半解的人。
这些人如果充斥在大汉中层,并且没有德行的话,对脆弱的农耕文明来说,伤害程度堪比核弹。
蓝珑和刘安两个人对视一眼,正想继续解释,却被蓝玲打断。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事情,蓝玲用有些谴责的目光看了蓝珑一眼。
为何提前不商量一下呢。
蓝玲揉了揉眉头道:“好了,陛下,公学这件事需要在朝会上讨论吧,先讲淮南子公布天下吧。”
“尊太后令。”刘启只好答应了,面色也恢复了平静。
………
《淮南子》一经开放,仿若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天下学子们闻风而动,皆为之兴奋不已。
那一颗颗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心,犹如被点燃的火焰,炽热地跳动着。
蓝玲见此情形,果断下令将《淮南子》精心雕刻于石碑之上,而后安置在太学范围内的碑林之中,且昭告众人可免费抄录。
很多咸阳附近的寒门学子,即使是冬日冷冽的寒风都阻挡不住他们。
……
朝廷要办公学的消息传得人尽皆知,就算是冬日里消息传递缓慢。
但是天下所有的学派听闻消息都一下子振奋了起来。
百家传人思绪飘飞,皆不由自主地忆起那昔日盛极一时的稷下学宫。
遥想当年,齐国稷下学宫仿若一座巨大的人才摇篮,孕育出无数贤才俊彦,他们的思想光辉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的天空。
虽然后来这些人才大多流入秦国,为秦之崛起助力,但稷下学宫的辉煌过往依旧深深烙印在众人心中。
汉朝除了咸阳城里,一所门荫子弟的太学外,汉朝并没有真正的学校。
如果朝廷办理公学,那更需要确立教材吧…
百家复兴,仿佛触手可及!
……
曲阜城内。
儒学学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