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大半岁了,高翰文除了例行前世记忆中的各种婴儿粗大运动锻炼与早教故事外,更多的时间则空闲了出来,恢复了以往疯狂出书向全社会抛向新社会的势头。
出版社装订的第一版《先秦诸子百家集注》已经被出版社放到案头了。是精装版,装订得还很漂亮。
这本书是邀请范顷、李执、王世贞、李攀龙、阎若璩等人一起完成的。
高翰文自己是第一作者,负责整体结构划分与目录大纲撰写。李执就是总编辑,别名第一苦力。其余人是分章节作者。
诸子百家太遥远了,直接推新学不如先拿先秦诸子百家过渡一下。要不然大明这些士大夫的小心脏还是适应不了的。
这个内容,以礼崩乐坏、人相食为背景提出来,如何救世就成了先秦诸子百家的终极课题。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还是在于对诸子百家学说世界观的梳理。
比如首当其冲的就算儒家,先是简单梳理了儒家内容。微观核心动因是忠恕,宏观结果是仁义。手段就是礼制,行为准则是中庸。
这里当然得点出,儒家之前,忠恕、仁义、礼制、中庸这些概念或类似概念就存在,这些并不是儒家的发明更不是儒家的专利。只是儒家构建了这么一个因果路径关系。微观上各人遵从礼制,行为执中不唱高调,那么就会从内心产生忠恕,进而实现国家的仁义。
在把儒家内容结构化表示出来的同时,也顺便指出儒家的先天逻辑缺陷。那就是礼崩乐坏是结果,要解决礼崩乐坏应该是追寻其原因,而不是仅仅从结果入手,用恢复礼制来制止礼崩乐坏。这是循环论证了。自己医自己。比如一个人生某种病而死,就告诉其他人不得这种病就不会死一样。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是得这种病的原因,而不是仅仅一句不得这种病就好了。这跟祈祷没区别。另外微观个人品质与宏观仁义传导链条并不清楚。会不会存在一个微观个个忠恕守礼但宏观社会不仁不义的呢?最典型的就是把一部分人认为定义成贱民或者敌人。这样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