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社出发,三辆军车在迎驾镇老埂行驶约三里地便曳然停车,埂下约四百米处就是“新圩村”了。
驾驶员下车对村长胡长福道:“报告领导,我们车子就能送到这里。”
胡长福下车握住驾驶员手连声道:“谢谢!谢谢!己经非常感谢你们了!”
确实车子不能开进村,下埂去村的斜坡是黄土修的,只够板车手扶拖拉机走,若是战争时期军车运送弹炮弹药还可义无反顾,但现在和平年代,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知青们纷纷下了车,站在埂堤上放眼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芦苇摇曳、芦花飘荡、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近处的村散落三四十家住户,大多是土基墙的茅草房屋,其中偶有几间青砖大瓦房子点缀,整个村庄显得很贫穷很落后。
一路高歌一脑子热血,此时被突然浇了一盆冷水:
这就是我们人生旅途起步的地方?我们要在这里扎根一辈子?
村长赵长福顾不得关心知青此时的想法,招呼着妇女主任卜春花民兵连长胡道伟和知青连长史长良道:“卜主任胡连长,你俩领着知青们到碾扬场上集合,小史连长,你将行里带上,跟我来就住我家,我把’新圩村’的大致情况向你介绍一下。”
正待走,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拦住了史长良道:“史连长,我是景宁市市日报记者梁艳红,我想采访你一下,想知道此时此刻你是什么一个心情?”
史长良今年二十二岁,景宁市一中66届高三年级毕业,他一米七五的身材,长副国字脸,对人总是一副笑脸,要人再胖或肚子再大些,人们会以为他是人畜无害的弥勒佛,可一当他向你微笑着眯着你盯着你的时侯,你才会感觉到这个人绝不会象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这个人是有内涵的。
史长良对记者侃侃而谈道:“现在我的心情是激动的,除了激动还是激动。我们?响应伟大号召,参加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现在,伟人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我们将札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