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未时末,临安西逐渐平静下来。
翌日晨午,晋王大军主力进抵临安城下,于此同时,一直没有露面的齐国水军史大郎部,重新出现在钱塘湾内,故地重游。
但比起上一回,这次临安城内的气氛更要诡异。
上回,虽有水军封锁了钱塘湾,但对方无登岸攻城之力,临安文武虽紧张但没有太过害怕。
可这回,城西的晋王大军却连营十里,摆出了一战灭国的架势。
可是,相比惶恐不安的官员,往常最胆小的百姓们却显得没那么畏惧毕竟晋王大军已连下数城,却从未听说过有屠城、滥杀、劫掠之事。
而士子阶层,心情最为复杂。
他们自幼接受的教育便是忠君爱国,以此说来,此时该与国共进退才是。
可近年来国朝昏招频出,又接连丢失淮南、江宁,如今连陪都临安都被齐军所围,心中自是有股无处发泄的怒火。
但是,让他们恨晋王,他们却又恨不起来
若认安丰那位太上皇,晋王便是奉了皇命前来征讨,临安圣上身为人子,与父开战,占不了道理。
若不认安丰那位,人家楚王也不算无端生事,毕竟咱大周背盟偷袭淮北在先。
是以,这股夹杂着屈辱的怒火在心中发酵几日后,愈加难受,却找不到一个发泄点。
还好,九月初十夜,陈伯康陈大人为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其实,自九月初七,临安城内已实行战时宵禁。
但周帝前有打算弃城逃往蜀地的前科,众士子为防陛下弃百万军民不顾,聚集在皇城外的丽正门。
大周对士人优渥,一早就养成了士子骄纵习气,再有上回因士子哭庙被收监,最后全须全影的释放,无疑更加重了他们优越感。
是以,对宵禁之令熟视无睹。
九月初十,城外大军压境,城内丽正门前已聚集了千余士子,为防内乱,朝廷安抚不成后,命一小黄门外出宣旨,要求众人于今夜子时前自行散去,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