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都一样的。
世界发展到这个阶段,卷已经是全方位的。一夜成名的终究只能是少数人。
能在某个小圈子里享有盛名,已经很不容易。就好像之前的薛松……
对于华夏数学家最大的利好还是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只要本土的教授报告只要有相关内容,都不乏听众。甚至还很抢手,主要听众都是国外学者。
当然国外那些知名教授也是一样的,报告厅里不乏听众。大都是华夏学者跟学生……
也不能说华夏的数学家这是依然崇洋媚外。主要是隔得远了,交流不易。自家人想要讨论相对简单。
乔喻也就在各个报告厅穿梭,站台,跟人讨论一些技术细节。然后不停地拒绝各种邀请……
是的,如果说昨天大都是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大公司向他送出一根根橄榄枝,今天就是诸多高校跟研究所诚挚邀请他去做报告。
之前这些邀请都是田言真跟袁老出面帮他拒绝掉的。
理由也很充分。
乔喻身为燕北跟华清人,燕北跟华清又是华夏唯二的超级高校,他还没在自家办报告会,怎么可能去别人的地头做报告?
毫无疑问这个理由很强大,大家也很知趣。
但现在乔喻拿到菲尔兹奖之后的首场报告会已经办完了,各种邀请自然纷来沓至。
这个时候就不太好再拿自家导师跟袁老当挡箭牌了。
毕竟那样就显得他的师门太过霸道。好在乔喻早有准备。
他为什么喜欢郑希文?不就是因为这个时候,他这位“助理”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都不需要他开口得罪人,甚至不需要他说话。
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出邀请,郑希文就会不失时机的开口提醒他接下来还有很多重要的科研任务。
乔喻要做的就是一脸歉意的说声抱歉,然后客气一句“忙完这阵,一定要去做报告”就算应付过去了。
这是一大早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