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朱标情绪的低落,身旁的徐辉祖与常茂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这两位大将,平日里虽对朱标敬爱有加,但今日之事,却让他们心中犯起了嘀咕。
“殿下,我们……”
徐辉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与常茂交换了一个眼神,二人皆是轻轻一叹,躬身行礼。
这气氛中,每一声轻叹都承载着满满的担忧。
“殿下,我们先行告退,您也多保重。”
徐辉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沉重,说罢,便转身欲行。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而来,手持圣旨,高声宣读。
“皇上有旨,徐辉祖将军,即刻前往寝宫!”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
徐辉祖立刻收敛心神,应声领命,匆匆离去。
朱标与常茂等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猜测。
难道父皇这是要单独召见徐辉祖,商议今日之事?
亦或是,另有深意?
朱标心中涌起一丝不安,抬头间,眼里满是无奈。
奉天殿的寝宫。
飞檐翘角,琉璃瓦在夕阳下闪耀着斑斓光泽,其辉煌之势已远超前朝中其余宫阙,尽显帝王手笔之不凡。
朱元璋独立于至高点,双手背后,目光穿透精致建筑,望向远方。
此宫,一砖一瓦皆承载着他的功绩,每当心绪不宁之时,他便会悄然至此。
今日,不同于往常的宁静致远。
朱标的一番浅见,如同冷水浇头,让朱元璋的心沉到了谷底,对大明未来的忧虑如影随形。
尽管他已经得到了延寿一年的丹药,但面对后继无人的困境,那份无奈与焦急愈发难以自抑。
朱标,作为大明储君,血脉纯正,才情出众,何以会如此拘泥于陈规,缺乏开拓之勇?
这份迂腐与怯懦,究竟源自何处?
又该如何磨砺,方能铸就一代明君之姿?
朱元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