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环境变化。
势必会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届时是否还能顺利完成对接,结果就说不准了。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确定应对方案,毕竟距离空间环境变化也就只剩几个小时。
首先大家对徐源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存在质疑,因为已经过了多次验证。
再说也压根没人会去赌这个预测结果不存在。
至于解决方法倒也比较固定,就只有简单几个可行的方案。
主要眼下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都已经在轨道上,剩余的操作空间着实不多。
大约思索了十多秒后,何鲁平率先出自己的意见。
“在复杂的太空轨道环境下进行对接,难度会大幅度被提高。”
“我们没有相对应的经验,我提议放弃这次对接,重新寻找合适的时间。”
他的意思很明确,那便是取消原定的在几个小时后的对接方案,让两个航天飞行器在轨道上保持距离继续进行飞行,轨道环境恢复正常后,在重新计算寻找适合的机会再进行对接。
尽管这种做法较为保守,能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但可以想象外界的舆论。
对国际空间站成员来说,既不想看到世界上第二个独立空间站的诞生,也不认为他们能够掌握空间轨道对接技术。
若将原定的对接方案取消,届时肯定会被海外拿去大做文章。
甚至让国内产生自我怀疑,消耗民众的自信心。
为此旁边的高铎直接便进行了反驳:“我不同意何院士的这个提议。”
“提高的地磁辐射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我认为还不足以影响到我们的对接。”
在这个时候大家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从而产生什么顾及。
争吵是属于正常的。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仍旧没有拿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陈建方自然也坐不住。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开口讲出自己的看法,反倒是把目光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