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兴则是计算中心的主任级研究员,职级上只比曹孟波低半级。
他们一起负责核心算法工作。
崔凯文也只是有资格过来旁听,他参与实验的工作并不多,想要理解就有点儿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数字转化涉及到了很多实验参数的复杂关系,没有长时间做粒子对撞实验数据分析的经验,想理解就很不容易。
张硕先说了一下整体的概括,“实验数字转化就是对数据的判定,并按照模拟数字转化的评定方式,把各部分数据转化成数字。”
“整个过程中,偏差评估体系是主要计算手段,所以牵扯到了很多判定的模块。”
“当然,也会有很多参数关系分析的模块,要计算的更精准,就必须要把有关系的参数放在一起,然后分别去计算影响偏离值。”
“你们说的这些不理解的判定模块,目的都是为了让偏差计算更精准……”
整体上说了一遍以后,石秀玲、程耀兴等人就进行针对性的提问。
哪一部分不明白,就讲哪一部分。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集中在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大型实验牵扯的参数比较多,影响因素就比较多,评估判定计算的次数也会很多。
想全部理解通透,就必须要理清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
一个下午,耗在了对‘模块之间逻辑关系’的讲解上。
张硕也感觉很疲惫。
在酒店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上午又来到计算中心,依旧是那个小会议室,依旧是石秋玲、程耀兴的人。
他们依旧有很多地方不理解。
张硕针对每一个难点,掰开了揉碎了去慢慢去讲。
罗勇军等人也一样。
他们依旧是在会议室,讲解一些算法规划中的问题。
罗勇军比张硕还要忙,模拟数字转化就是他负责的,模拟数字转化相对要容易的多,但围在身边提问的人也多。
张硕只面对三、四个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