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连挥拳的力气都失去的两名士兵互相用牙齿撕咬着,身上和脸上满是血迹,样子跟刚享受完饕餮盛宴的食人生番没什么区别。看得心惊肉跳的秦寒霜连忙下令将两人分开,没想到那名下山来投奔他们的帝国军士兵已经杀红了眼,见人就咬。愤怒的南庭军士兵险些当场将其击毙,多亏秦寒霜劝阻,才勉强留了投降的士兵一条性命。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投降的人多了,布国人为划分的铜墙铁壁也就瓦解了。”秦寒霜带着投降的士兵和另一名被俘虏的士兵返回阵地旁,好奇地问罗根为何相信这士兵并非诈降,“但……布国在非洲扶植的盟友都那般癫狂,我几乎不敢相信他们也有会投降的一天。”
“他总不能把炸弹藏在裤子里吧。”罗根笑了笑,他身旁的南庭军士兵也忍不住笑了,“如果他穿着衣服,或是身上再干净一些,我也会怀疑他是来和我们拼命的。非洲的情况,我不大了解,那边受布里塔尼亚支持的叛乱武装人员很可能比帝国军更能忍受恶劣的生存环境……是了,对欧洲人的仇恨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
到这天夜间,段英名指挥的各部队陆续接收了前来投降的帝国军士兵。喜出望外的段英名随即下令让这些投降的士兵在附近向负隅顽抗的敌人摇旗呐喊,希望能让更多帝国军士兵尽早放弃抵抗,不料第二天竟然再没有任何人来投降,反差之大令段英名怀疑人生。
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南庭军指挥官们。古往今来两军交战,所谓歼灭敌军数量不仅包括伤亡人数,也包括放下武器投降的人数,但这条规律似乎对查理三世时代开始以来的帝国军不适用:前方有多少帝国军,其对手就必须将其一个不剩地歼灭。阻碍帝国军向南庭军投降的除了士兵们对帝国和查尔斯皇帝的高度忠诚之外,也包括帝国军颇有先见之明地在两军之间建立的猜疑之墙。只要投降的帝国军士兵中出现愿意和受降的南庭军同归于尽的诈降者,南庭军就会在本已高涨的复仇欲的驱使下彻底拒绝投降,从而也断绝其他立场不大坚定的帝国军士兵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