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但是现在我也是在模仿,我甚至还自认为调馅水平还不错,可是却模仿成这个样子。”
“是不是我的方法一开始就错了,做点心不应该这样?”
黄胜利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笑眯眯地帮秦淮又挑了一只螃蟹。
“如果是黄嘉这么问我,我肯定会告诉他是的,点心不是这么做的。”
“黄嘉现在面临相同的问题,他的手艺是我手把手教的,从小到大言传身教,简直就是年轻版本的我。你在吃他的菜的时候能明显吃出我的风格,一吃就知道这是我的徒弟。”
“他因此成名,也因此被困。我在的时候他在黄记给我打下手,老食客们一边冲着我的手艺来,一边也愿意尝一尝黄嘉的手艺。可是我不在,没有正主,一个手艺不到家的模仿者就不足以吸引那么多客人,黄记的生意一下就不行了。”
“这是黄嘉的困境,他有这个烦恼。他一直思考该如何摆脱我这个师父的阴影,该如何停止模仿做出属于自己的菜品。”“这其实是大多数名厨弟子的困境,如果是普通的名厨弟子我一定会告诉他们这是错的,做菜不能一味的模仿。”
秦淮感觉黄胜利的话有但是。
“但是,你不一样。”黄胜利道,“你觉得郑思源的点心和郑达像吗?”
“像。”秦淮肯定地道,何止是像,一吃就知道是师出同门,亲父子做出的点心。这父子俩站在一起做点心时的样子就跟复制粘贴一样,手法和动作都差不多。
“那你觉得思源的点心是在模仿郑达吗?”秦淮被问住了。
诚然,郑达的手艺比郑思源要好,两人点心的风格、做法、门派也都是一样的,但是要说模仿,那还真不是。郑思源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风格的点心师傅。
他擅长的和不擅长的点心都非常的明显,泾渭分明,属于那种只要吃到他擅长的点心,多吃几次,下次再碰上一口就能尝出来这是郑思源做的。
“对于普通厨师而言,一味的模仿是束缚他们的门槛。但是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