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道:“看来大家很喜欢电影,欢迎我们导演,还有主创。”
沈三通和主创起身。
掌声又响了三分!
经伟问沈三通:“沈导,我看电影的时候,感觉信息量很大。”
“不只是有英雄人物,还有寻常百姓的耕种,你对于赤壁之战如何理解的?”
沈三通道:“我认为历史是唯物的,战争胜负不只是战将的灵机一动,还有更深次的物资基础。”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很重要就是农业中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改造自然环境,耕作工具的进步,南方能产出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人,才是孙刘联盟能赢的根本原因。”
“从电影角度,给一部分有关于农业经济的镜头,会让电影更有层次,看起来更真实。”
经伟道:“我看电影剧情和《三国志》《三国演义》都有所不同,如何考虑取舍呢?”
沈三通道:“还是以《三国志》为基础,用历史做基石,才显得真实,可靠,有力量。”
“创作方面,大体上遵从《三国演义》进行,因为它广为流传,大家也能接受。”
“不过既然是电影,过于戏剧化就不行,会显得不真,很假。”
“有些虚假的,影响电影呈现的我进行了舍弃。”
“也有些,如舌战群儒和草船借箭,适当进行了保留。”
“草船借箭历史上,和孙权有关,和武侯没什么关系,不过为了塑造武侯形象,让武侯角色更亮眼,给了武侯。”
“当然,我也没有弱化周瑜,他不是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角色。”
“而是胸襟开阔,有勇有谋的真英雄。”
经伟顺势问了扮演诸葛亮的周洁,和扮演周瑜的陆易。
然后把话题拐回到沈三通:“沈导,我感觉到周瑜和武侯是双强格局,你有专门做这方面设计吗?”
沈三通承认:“历史上赤壁之战,周瑜是主角,武侯的作用没有周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