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场景切换都学Snatch,从重庆切换到香港。
都是护照上盖章,飞机切换,出租车灯亮的一组镜头。
手提箱。
还有提手提箱的人,照抄frankythefourfingers(偷拐抢骗中的角色)
Snatch里面一堆underdog(失败者)中只有turkish(偷拐骗抢角色)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在《石头》里也一样,那个保卫科长举手投足都模仿turkish。
连腰上的皮带的风格都是一样的。
结局翡翠归了包世宏,和偷拐抢骗一样,钻石归了turkish。
以往的大而化之的抄袭攻击,他还能无视。
但这种有理有据的指责,让他非常难受。
他确实有所借鉴,很在乎这种批评。
如果说,只是这类声音他还能勉强抵抗。
那么,来自于专家、学术权威,甚至干脆是他曾经学校老师的声音,压的他传不过气来。
他知道不应该去看这些负面评论,但又忍不住。
想从报纸上找自己的报道。
一些报纸的报道,让他的心理防线摇摇欲坠。
今天,华商报登了一篇报道。
北电学者黄实线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达了对石头的看法。
首先认为目前中国的确需要《疯狂的石头》这样的卖座电影。
“但电影好笑并不就是喜剧,真正的喜剧应该像卓别林演的那样。”
“看过以后会有思考,是有苦涩的微笑。”
“可‘石头’没有,电影只是让三个小偷不停出丑,属于恶搞。”
“但看完以后能有什么思索呢?没有!”
“我敢肯定这样的商业片只是过眼云烟,疯狂一把后什么都不会记得。”
将《疯狂的石头》称为一部闹剧。
表示:“宁昊就是童工,过早地被市场剥削了!”
同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