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咐自己。老船工介绍说:“在白帝城过夜,很不安全的。一定要把船划到奉节去。”于是船队起航,到了奉节。
有读过《红岩》这部小说的,抓紧时间到街上看看,当年彭咏悟烈士的头颅就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挂在这里拱门上的,瞻仰了烈士陵园,返回码头,
“依斗门”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这座城门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得名于杜甫诗
“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杜甫在夔州约2年,留下诗篇430余首,脍炙人口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也是在这里写成的。
他们在奉节歇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就起航了,这里的江水,虽然没有三峡的那样急,但是也要拉纤的。
人们拉着,走着,有些地方还是奔跑着,在船上撑篙的人有时不免手忙脚乱,有些时候,小船在江中行得飞快,一不小心,触了滩,这些滩是砂石码古,船在惯力的作用下触上去,一下搁得紧紧地,拉纤的人就得去推,谓之推滩。
说起推滩,这个词在民间用得很广泛,一般是指生活十分艰难,在慢慢向前推。
如相熟的人见了面,问道
“生活过得像么样?”回答说:“在推滩呢!”推滩有很多讲究,如果是船搁得不是十分严重,拉纤的人下水把船推向深水中就行了,如果是搁浅得比较历害,就两手用力提起船头,膝盖用力把船拱进深水中,如果是搁浅得十分历害,就用肩膀抵起船头,把船抵进深水中,船如果还不动,就用后背把船头向上抵,顶起来,双腿用力蹬,直到把船推进深水中为止。
三十八 香溪船工 (第2/2页)
陶小娟不会划桨,心里总是过意不去,拉纤时就特别卖力气,遇到小船触了滩,她就第一个下水去推,只有这样,才觉得是对不会划船的一种补偿。
人们加紧赶路,小船顶着江水,发出汩汩的响声向前行着,晚上日落时,他们停船休息。
已经是夏天了,山野葱茏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