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天2块,一个月就是60块钱,不少了啊。”当时稻谷的统购价是1角钱一斤,黑市价是1角8分钱1斤,白酒销售价是8角钱1斤。大师傅说:“一季晚稻的粘性大,出酒率高,1斤谷可以出酒4两8钱,做得好,可以出5两5钱,酒糟可以喂猪。酒糟抵烧柴钱,一斤谷可以赚2角钱,这是对本对的生意,百分之百的利润,当然做得。”于是就开火做起酒来了。通过几天接触,大师傅看中了副队长苟哥会做事,他吃得亏,看事做事,便要苟当他的副手,苟哥当然是喜蒙了鼻子眼睛。浸泡一季晚粳谷、淘洗杂质、蒸熟、摊开、掌握温度、拌曲、堆积、发酵、上缸、酿制、蒸馏、出酒、兑酒,各道工序,苟哥都帮忙做,而且是主要劳动力,大师傅只是作一下技术指导,苟哥做酒的手艺就是在这时候学会的。
一批一批的白酒生产出来了,苟哥家里也做了一个活的酒,要装船出去销售,他便和湾里的人一起,把酒坛子抬上小木船,趁着黑夜,三只小木船(爬桥人称这种小船为划子),沿着小河向棉花产区划去,小船的中舱安装有竹皮夹芦席做成的弓棚,前后用芦席做的门,芦席的周边用篾锁了的,是活的,白天,把它搭在弓棚上,晚上睡觉,把芦席放下来,用绳子系紧,中舱里有铺板,人睡在里面舒服得很。船尾放着干柴,火舱里有铁灶、鼎锅、平底锅,油盐酱醋一应炊具齐全,酒坛子放在舱里面,上面盖上船板,弓棚上搭一条撒网,人们一看就知道是条小鱼船,哪里会想到是贩酒的呢。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河道里划着……三个人换班划,换班睡,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并不觉得吃亏,划了一百多里,大概到了下半夜,到了一个集镇,派人上去联系好了一家小商店,便悄悄地把酒坛子抬进去了,去的会计在跟老板谈生意,讲价钱,老板用量酒器量了,说酒花还可以,只是度数还不够标准,只有51度。要是有52度就好了!老板说:“你的这酒哇,是真谷酒,就是蒸馏时,吊酒的时间太长了,把尾子酒放多了一点,下一次酒尾子要少放点……”
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