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上级公司的丁成军自然也非常了解自家旗下子公司的业务情况,当即介绍道:“这是我们第一批试制出来的3DNAND闪存颗粒,我们在上头堆叠了二十六层的密度层级,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仅仅是生产过程里就需要进行二十几次的光刻!”
“而最终生产出来的闪存颗粒面积小,能耗低,容量大,单枚闪存颗粒达到了16GB的容量!”
“徐董你看,这枚闪存颗粒的面积只有的八十多平方毫米,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在手机如此小的空间里,也能轻易集成128GB的储存容量!”
“如果是做成PC使用的固态硬盘,没有太大的空间限制,我们甚至能够堆叠到512GB容量。”
“这种3D闪存,可靠性非常高,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企业级闪存,我们预估在企业市场里会有非常大的需求!”
“当然,我们的这种闪存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我们的生产线还没有完成,现在这些样品都是小批量特殊试制出来的,商业化量产的话成本还是比较高一些,我们目前建设生产线,有望在两个月后就完成生产线调整,并向市场推出第一代的3D闪存颗粒以及相应的固态硬盘产品!”
徐申学看着眼前的这枚小小的闪存颗粒芯片,说实话很难相信这玩意竟然能够储存16GB的数据。
这几乎是打破了之前常规闪存技术的认知。
不过这也是芯片领域朝着立体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芯片面积有限的的情况下,从平面到立体发展,尽可能的堆叠更多的晶体管。
当然也不能瞎搞,还需要解决功耗问题,不然散热问题会很麻烦。
“目前这种第一代的闪存芯片,只是我们的初步技术成果,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设计预料,我们完全能够把层数做到三十二层甚至更高一些,当然考虑到成本以及产品持续升级的需求,我们还是打算先推出第一代二十六层的产品,明年推出第二代三十二层,等到第三代的时候再推出四十五层,逐步往上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