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他竟带着他们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他们曾经怀着满腔的热血与豪情,坚信在他的引领下能够开创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只因心中有林羽这面旗帜。
但未曾料到,最终的结局竟是这般凄惨。
战斗时他们无暇思考,此刻悲伤难以抑制地涌上心头。
这种感受,若非身处其中,实难体会。
林羽心中暗下决心:“弟兄们,一路走好,等革命胜利那天,我一定给你们建一座不朽的丰碑。”
林羽走上祭台,声音低沉地宣读祭词:
“维中华民国14年3月14日,弟子林慕之致祭于总理孙先生之灵前曰:
呜呼!先生溘然长逝,举世同悲。山岳崩颓,河川呜咽。吾等哀恸,心肝俱摧。
先生生于乱世,志在救亡。倡三民之义,启民主之窗。奔走呼号,不辞劳伤。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忆昔先生组织同盟,聚志士于一堂……去岁临别北上,以军校既成、继起有人、主义能行、虽死无憾之语告慕之……
今先生已逝,然精神不朽。吾等当承先生之志,继先生之业。奋发图强,不懈努力。为民族复兴,为国家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伏惟尚飨!”
祭词读完后,张明达惊讶地看向林羽。
他第一次发现这个黄埔校长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
在他看来,林羽祭文中最为重要的是“继起有人、主义能行、虽死无憾”。
林羽此举何意?
这是在向众人表明,总理已将后事托付于他。
那所谓的后事是什么?
推行主义。
然而,要如何才能推行主义呢?
当然仅靠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定然不行。
这篇祭文是林羽自己写的,为的就是告诉众人,他才是孙先生的衣钵传人。
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