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的满城之战以后,赵炅奉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以作战策略、机宜或“阵图”,严格控制和指挥将帅的一切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前线将帅的手脚,限制了将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临敌应变能力的发挥。
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政策施行地并不如赵炅所期望的那样理想。李继隆等将领根据前线情况,往往不按赵炅所授“阵图”作战,从而取得胜利。
赵炅对敢于“违御”的将领,即使战败,只是贬降而已,不久还会起复。如果战胜,即使“违御”,也会受到褒奖。因此这一政策尚未取得“家法”的地位,也未达到不可动摇的程度。
北宋
赵匡胤看着自己弟弟的操作那直接气笑了:“驴宗啊~~你挺会打仗啊,你什么时候也会了测算之术,怎么我没见你拿出阵图来啊??”
“额···二哥不关我的事情啊!那是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啊~~~”
“好好好,取我盘龙棍来,我今天要看看你身体是不是和嘴一样硬····”
赵炅在位时,共举行科举考试八次。他不但增加科举录取名额,而且对被录取者从优授官,升迁迅速。
旧制,被录取后尚未授官则不得解褐,赵炅允许未授官即解褐。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所录取的第一、第二等进士及九经,授将作监承、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初资职事判司簿尉。
“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宰相薛居正等对“取人太多,用人太骤”提出批评,但赵炅不听。
在赵匡胤时期,考中进士者无一到达宰执高位,而赵炅时期中进士者,至少有18人在他在位时即已位至宰执高位,其中著名的有吕蒙正、张齐贤、赵昌言、寇准、李沆等。
赵炅还采取一系列规范科举制度的措施,如举行别头试、实施糊名法、礼部试锁宿等。
通过赵炅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大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