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干过来呢!!!”
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安江农校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11月,袁隆平和李必湖(右一)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组成科研协作组,开展群众科学实验,成功地育成了杂交水稻。
“好样的,不愧是农神,好啊!!!!”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此外袁隆平同志还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2021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长沙大街上来自各地的人们捧着稻禾来送这位“神农”。
人们都说,他只是回天上继续做他的神仙了。
(唉,好想袁老啊!我们每天都吃的很饱!)@牛牛
(如果杂交水稻收专利的话,袁老早就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他无私的献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