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是无比混乱的战国,可以借鉴的历史太少了。
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周期一遍又一遍,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经验。
任何问题,都能在那漫长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当王朝末年,土地严重兼并,国家资源大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百姓仅仅是活着就很辛苦了,应该如何破局,如何挣脱世家豪族与乡绅地主的压迫与剥削?
很简单。
杀光他们。第2/2页)
根据在赵国积攒的经验,为了避免医疗挤兑,百姓看病的诊费,可以设置几个档位。
第一境的医师十文,第二境二十文,第三境五十文,第四境一百文。
这样能够阻挡九成以上没病找病凑热闹的人。
对于长安的底层百姓来说,一百文大概是他们一到两天能赚到的钱,几乎都能承担得起。
因为有赵国的先例,李诺以为大夏的医改,应该也会很顺利。
但第二日,太医令就面色复杂的来到了中书省。
片刻后,李诺蹙眉看着他,问道:“涨价?”
太医令点了点头,说道:“一夜之间,长安所有的药商,都将手中的药材涨价了数倍不止……”
想要降低百姓看病的成本,一要降低诊金,二要降低药材的价格。
诊金好降,太医拿国家俸禄,诊治是免费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徒,要先在朝廷公立的医馆待上几年,由太医院统一管理,能够将诊金控制到百姓能够接受的程度。
但药材是需要成本的。
朝廷不可能免费提供所有的药材,国库根本负担不起。
在赵国的时候,也是赵国的整个医家团体,主动让渡出了一部分利益,几乎以成本价将药材卖给朝廷。
但到了大夏,事情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朝廷要进行医改,他们将药材涨价数倍,这是公然和朝廷作对。
一般人没这个胆子。
李诺问道:“那些药商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