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讨银子的独门秘术。
当然,人家给五千两三千两的,也算是很支持了,李诺不好意思多要。
之后,李诺和他们继续商议了一下细节。
在长安建立医学院不难,太医院的太医们,平日里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前去授课以及出诊,而且分文不取。
第2/2页)
根据在赵国积攒的经验,为了避免医疗挤兑,百姓看病的诊费,可以设置几个档位。
第一境的医师十文,第二境二十文,第三境五十文,第四境一百文。
这样能够阻挡九成以上没病找病凑热闹的人。
对于长安的底层百姓来说,一百文大概是他们一到两天能赚到的钱,几乎都能承担得起。
因为有赵国的先例,李诺以为大夏的医改,应该也会很顺利。
但第二日,太医令就面色复杂的来到了中书省。
片刻后,李诺蹙眉看着他,问道:“涨价?”
太医令点了点头,说道:“一夜之间,长安所有的药商,都将手中的药材涨价了数倍不止……”
想要降低百姓看病的成本,一要降低诊金,二要降低药材的价格。
诊金好降,太医拿国家俸禄,诊治是免费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徒,要先在朝廷公立的医馆待上几年,由太医院统一管理,能够将诊金控制到百姓能够接受的程度。
但药材是需要成本的。
朝廷不可能免费提供所有的药材,国库根本负担不起。
在赵国的时候,也是赵国的整个医家团体,主动让渡出了一部分利益,几乎以成本价将药材卖给朝廷。
但到了大夏,事情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朝廷要进行医改,他们将药材涨价数倍,这是公然和朝廷作对。
一般人没这个胆子。
李诺问道:“那些药商什么来头?”
太医令叹了口气,说道:“大夏所有药商,都在六大世家旗下,朝廷虽然也有尚药局,但尚药局种植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