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根本就不成立。
再者而言,当时是什么情况?
夷陵之战之后,刘备麾下的力量折损至少六成甚至是更多,这一仗直接将本就不富裕的蜀地打残了,就这样一个烂摊子,给别人都未必会要。
就像是一个公司,老板一个项目直接亏的底朝天,然后将一个基本上只剩下负债,没多少资产、没什么人才的烂摊子给你,你要吗?
真正的状况是,刘备基本上是求着这位相处了十几年的老兄弟:现在,我撑不下去了,你看在咱们多年的交情上,再帮老兄弟一把,在帮你侄儿一把。
那什么君可自取的话,目的不是为了试探,而是一种道德绑架。
咱们十几年朝夕相处的老交情,你应该不会夺了你侄子的江山和基业吧?现在我马上就驾崩,你如果不帮兄弟一把,不帮你侄子一把,你心里过得去么?刘备绝对称得上是道德帝第一人,所以,这是道德绑架和祈求,却绝不会是试探。
因为,没啥必要。
以蜀地当时的状况来说,刘备一死,如果诸葛亮不管,那就直接崩盘了。
而且这句话,也许还真的有一两分是真的。
如果是其他人夺了天下,那自己的子嗣难免要遭难,可如果诸葛亮取了天下,不管是他的道德还是其他,至少都会善待刘禅,很大几率让他得个善终,这就足够了。
朝夕相处十几年,俩人在一块儿的时间绝对比父子和夫妻在一块儿的时间更多,谁还不了解谁?正是因为了解,所以刘备才知道,这句话对诸葛亮有用,可以让他接下这个烂摊子,辅佐自己的儿子。
穿过山门,向前行数十步,跨过石拱桥,便是来到武侯墓正门。
从正门而入,见一亭,这亭无名,而且略有些破败,赵构驻足片刻便是说到,“取纸笔来!”
阿贵取来了纸笔,赵构思索片刻题写,“双桂流芳!”
随后,又写了一副,‘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
“第一幅作为匾额悬挂于亭上,第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