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古意同‘夹’,夹人者,便是助人之意。
所以,最开始,人们将这种通过自己的力量不求回报去帮助弱小之人的人,称之为‘侠’。
比如汉书.灌夫传中就写到,‘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
秦汉之前的诸侯或者士大夫,都会豢养大量门客,比如闻名后世的鸡鸣狗盗之徒,包括到了秦朝时期,刺秦的荆轲等等,都算是侠。
到了汉朝侠同样盛行,甚至成为了一种独立在朝堂之外的力量。
梁孝王刘武曾‘招揽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
七王之乱刘濞造反的时候,有游侠周邱相助,其号称一夜得三万众。
虽然侠代表的事暴力,但是其很多品德却是一直传承,比如说史记中就记载,‘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任侠的魁首季布,就有季布一诺千金难换的说法。
因为侠很重视名声,所以以节侠自誉,而且,为了名声,很多游侠开始有目的的‘养名’。
史记游侠列传中,就提到了不少侠士为了养名散播钱财,自养名望的事情。
当然,哪怕是侠也不可能不吃饭,所以,随着任侠组织的壮大,逐渐形成了规模,并且,专门有人招揽生意、打点官府,也有的被雇佣刺杀之类。
到了汉末,随着天下大乱,侠如果想要再坚持自己的名望,那基本上就要被饿死了,所以,任侠组织也开始与匪盗混为一体,违法乱纪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比如三国志说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谓之奇也。
简单来说,和街溜子也没什么两样,有这样的性格,曹操想要刺杀董卓也就不足为奇了。
隋唐时期算是游侠发展的新阶段和**,比如大唐开国的文臣武将,不少都是任侠出身,在这种背景下,李白写出《侠客行》,自然不足为奇。
到了宋朝,实际上任侠组织发展已经落寞,至少古典意义上的任侠基本消失不见,就如同水浒传中所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