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也在进行盘点。
在坎城电影节闭幕的第三天,余玉溪带队回到了香江。
《寄生虫》剧组所获得的巨大欢迎自不必提,从导演到主演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所到之处,影迷云集景从,人山人海,媒体记者成群结队。
凡是与《寄生虫》有关的新闻全都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不少报刊的销量因此销量暴涨,其中玉郎机构旗下的几家媒体更是吃尽了红利,
除了剧组成员们,林氏这个影片的幕后投资人获益是最大的。
《寄生虫》在获得金棕榈大奖后成为了各国片商竞相追逐的焦点,但这次林氏影业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以买断的形式出售电影的海外发行权。
而是区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买断丶分成策略,最后电影成功签了21份买断合同,5份票房分成合同。
这5个采用票房分成合同的国家均是美丶法丶日等发达国家。
即便是放弃了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买断费用,《寄生虫》依旧为林氏创造了620万美元的交易额。
等未来电影在各国上映,版权继续出售,《寄生虫》为林氏影业创造的效益还会进一步扩大。
再加上余玉溪等人带到电影节的其他影片的版权买断费用,这次电影节林氏影业的版权交易额达到了近1500万美元之巨。
折算成港元,接近 />
收获之丰厚,令人震撼,也为最近正需要资金的陶玉书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在5月的最后一天,明报大厦8楼举行了一场茶话会形式的聚会,
会上,金庸为明报集团诸多骨干力量颁赠长期服务奖状及金牌,感谢三十年来员工们的辛勤服务和卓越贡献。
同时,他还在会上宣布:因年事已高,不胜剧繁,退休之念存之已久。自6月1日起,他将不再担任《明报》社长一职,只担任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次日,《明报》刊出「本报专讯」,《查良镛今日卸社长职,续任明报集团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