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几个项目。”路明天打开文件说道。
“三井这家日本企业将在缅甸建设以 LNG 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建设费为 1500 亿~2000 亿日元(约合 99 亿~132 亿元人民币),这是日本企业对缅甸投资等级中的最大级别。据悉,该发电站将建在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郊区,发电能力为 125 万千瓦,相当于 1 座核电站,在 2025 年投入了运行。现在三井正在回收资金,所以我已经安排人再去和他们沟通了。”
“这种项目他们也要转让?”田毅感到有些奇怪地问道。
“嗯,他们当年拿下这个项目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缅甸经常性停电对日本在当地的投资项目进展不利。(由于能源基础设施匮乏,缅甸频繁停电等电力短缺状况十分严重,这对吸引外商投资造成了巨大麻烦)另一方面,拿下缅甸发电项目,可以为日本在当地拓展业务而铺路。(有分析指出,日本认为,如果敦促缅甸政府导入日本占有优势的高能源效率的煤炭火力发电设施等,日本基础设施相关企业获得订单的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
但是在日本试图‘大展拳脚’之前,却面临一个新难题,那就是中企在缅甸的电力市场早已占据一席之位。
我国在 90 年代就进入了缅甸市场,截至 2019 年 9 月,已经为当地建设了将近 40 个电力项目,总计订单额高达 26 亿美元。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到来,6 月份缅甸还启动了新的发电项目——900 兆瓦 LNG 快速发电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三个发电站订单均由中企拿下。
在贸易方面,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至 9 月,中缅贸易额为 23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9%。要知道缅甸曾一度被誉‘亚洲粮仓’,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不少缅甸人开始从事大米加工行业;而中国是对缅甸采购大米最多的国家,去年我国还将缅甸大米进口配额增加三倍,从此前的 10 万吨增加到 40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