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些年来你没少长进,说话已有一点子文绉绉的了。”
李尉也笑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臣好歹当了十几年的官儿了。先帝在时又屡次三番叮嘱臣要读书识字,臣也没敢怠慢,加上臣又爱听人说书的,可不就养出了一点子文绉绉的作态来了。”
“其实臣自己倒是不喜欢这样的,只是圣上当面,臣不敢怠慢了。”
李尉不仅是捐官走上仕途,而且他最初担任兵部员外郎时竟然识字很少,他为官十几年,公文甚至奏折几乎都是师爷起草,起草后读给他听,他口述修改。虽说如今他在读书识字上进步不小,但文化水平还是很有限。
偏偏就是这么个人,竟然十几年期间就跃升成为封疆大吏,朝堂重臣。
通过捐官走上仕途的,绝大多数都是贪官和无能之辈。
李尉算是其中的另类了。
值得一提的是,捐纳制度,说白了就是卖官鬻爵,影响很坏,然而这一制度在华夏自古有之,就连承泰帝在位时都没有整顿这一制度。
而袁庆柏已有打算,以后要整顿捐纳制度。
李尉突然收住了笑容,面容悲戚了起来:“说到先帝,臣真真是悲痛不已,自打臣得知先帝龙驭上宾,两个多月来老是不禁回想起曾追随先帝的一幕幕情景,先帝对臣恩重如山,臣却已无法报效了……”
他说着说着竟哽咽了起来,眼中淌下了泪痕。
他的这番作态,虽有些故意,多半还是出自真心实意。
袁庆柏感叹道:“唉,朕也不承望先帝才五十余岁竟就龙驭上宾了,听你这么一说,倒是又勾出朕的悲痛来了。”
“臣该死,臣失仪了!”李尉跪了下来,话锋一转,“好在,先帝虽龙驭上宾,却有英明神武的圣上克承大统,有圣上这样的天子,乃是我大周的福气,也是咱们做臣子的福气,更是天下百姓的福气。”
呵,别看李尉文化水平不高,人却很聪明,献媚的本事也不小。
袁庆柏道:“先帝对你确有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