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利器,能发射石弹或箭矢,材料易得,是战争中的重要工具。
上次猎鲸的惊险经历让浩宇至今心有余悸,已有近20天未曾出海。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脑海中构建罗马弹力臂,一旦制成,便能在百米之外轻易命中鲸鱼,就如同拥有捕鲸炮一般,无需再冒险靠近。严保财已催促过浩宇两次,要求他继续捕鲸,否则鲸油供应将中断。
浩宇心中焦急,刚处理完鲸鱼的肌腱,便立刻请来刘师傅制作罗马弹力臂。不过在他这儿,这玩意儿不叫罗马弹力臂,浩宇给它取名“大秦臂”,意指从秦朝起,这就是我们的发明,罗马人爱去哪里告状就去哪里告。反正他这里就叫它大秦臂。
浩宇拿出这几日绘制的大秦臂图纸交给刘师傅,让他仔细研究。他又详尽解释了图纸上各个部件的作用和构造。浩宇精心构思的秦式弩高达1.5米,其基座呈矩形,设计巧妙。弩身能在基座上自由旋转,形成一个约45度的斜角。基座内部空心,内置一套精密的齿轮装置,与弩身下部的铁齿条相接。
平日里,弩身稳稳地坐落在基座上,齿轮与齿条紧密啮合,再由卡榫固定住弩身和基座。使用时,只需两人转动基座的手柄,小齿轮驱动大齿轮转动,进而推动齿条,轻松完成上弦动作。
另一人则负责装填弩箭,解锁卡榫,提起弩身,即可发射。这种秦式弩既可装配于船舰,成为捕鲸和海上战斗的利器,也能装在车辆上,便于军队移动。
只需三人协作,全程发射时间不超过30秒,理论上能达到每分钟两发的速率,训练有素的士兵甚至能做得更快。它的速度略逊于弓箭,但威力和射程却远超弓箭。
浩宇详尽地向刘师傅解释图纸,毕竟图纸上无一字。并非浩宇担心刘师傅不识字,实则是他自己的书法实在拿不出手,字迹如鸡爪刨土,难以辨识,让他颇感尴尬。于是他决定,除非发明铅笔,否则不再轻易动笔,绝不能让人看到他的拙劣字迹。
解释完秦式弩的设计后,浩宇问:“刘师傅,制作样品大概需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