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继续援助俄国了,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俄国也不至于因为这种事情跟德国闹掰。
但是德国撤资了,在俄国留下了一堆烂尾工程,计划了这么多条铁路,最后只有到圣彼得堡的铁路是完全修完的。
这就有点搞心态了,这些项目俄国也投了钱,德国单方面的撤资可以说是把俄国资本家给卖了,而最搞心态的还是全球银行加息之后树立的贸易壁垒,俄国是欧洲最大的粮食出产国,乌克兰拥有欧洲最肥沃的土地。
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进出口贸易可以给俄罗斯帝国带来大量的收入,英镑的贬值促使全球银行加息,各国树立起贸易壁垒,这给了俄国当头一棒,打断了它势头正盛的工业化进程,这就使得俄国对英国心怀不满。
最终在最艰难的日子,还是法国向它投来了惺惺相惜的目光,法国正愁没地方搞钱,就开始恢复了与俄国的各种贸易,靠俄国的廉价工业材料制造出工业制品,然后倾销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去赚钱,而俄国则是赚第一笔原材料买卖的钱。
没想到这个曾经的欧洲宪兵如今还得靠着死对头法国才能勉强维持财政,法国跟俄国也在越走越近。
而俾斯麦看到了法俄越走越近,她却没能阻止这些事情,可以说当时间进入八十年代之后,俾斯麦的预测以及她操刀的外交项目或多或少都出了一点问题,原因有很多,但核心的矛盾还是民族仇恨以及大萧条带来的影响。
民族仇恨可以用利益的链条来缓解,但是大萧条怎么办呢?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萧条之后都暴露出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消费能力跟不上生产力的暴增,市场就这么大,那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抢这点市场,美国作为后起之秀,已经隐隐约约有了世界霸主的潜质,除了法国和德国的民族仇恨比较朴素之外,剩余的矛盾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展开的。
大伙这一仗什么都可以不要,领土和赔款都是次要的,打垮对方的产能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目的。
可以说俾斯麦的平衡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