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压根没把学校发生的事放在心上。
对他来讲,考虑怎么活下去,比思考无关紧要的人脑子里的想法是什么更重要。
高中学校已确定,丁一现在满脑子只剩“搞钱”,“搞钱”以及“搞钱”。
李老师说的未成年在镇上赚钱难这事,他是认同的。
福利院的院长李妈妈要看顾的孩子太多,每天要忙碌的事情也多。没有精力时时刻刻注意到每个小孩的情况。
所以福利院的孩子们可以说是散养状态。
这么散养长大的福利院孩子们有个特质:在福利院里彼此竞争彼此防备,在外面靠近抱团。
丁一曾经就跟着快成年准备离开福利院的孩子一起去镇上溜达涨见识。
后来他自己去溜达。
镇上的商业最繁荣的地方,也不过是镇中心的两条步行半小时就能走个来回的小破街。
丁一走过很多次。
街上的店铺,他每一家都记得清清楚楚。就是一些卖卖食物、服装和五金件等必须品的小店。
大多都开了十几二十年,以家庭作坊的模式运行。
家庭作坊模式,意味着老板做事喜欢亲力亲为。有什么一时半会忙不过来的,往往也是一家人挤占自己的生活时间,一起忙生意。
这些店很少会招工,即使提供工作机会,吝啬的老板开出的工资也不会高。
一个月早出晚归,甚至可能还没有刘耀那被刘超拿去了的500块钱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学校,明明知道丁一在挑拨离间,刘耀还是被转移了注意力的原因。
500块不是个小数字。换算成吃的,五毛一个肉包子,一块四个白面馒头。比不少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要多。
想到刘耀钱丢了一直找不到,也依然能傻乐出来的样子。
丁一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想过要不找个肥羊干一票——
只要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多观察,找一个像刘耀一样人傻钱多的家伙,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