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依瀑布,林木葱郁,烟云出没,虎溪潺潺环流,好一派幽静宗门之景。
而此时,东林寺第二代方丈慧宝跟在一名番僧的身旁,一只手还在搀扶着老僧。
番僧已经很老了,骨瘦嶙峋,身材佝偻,牙齿好似都要掉光了。
走上几步,就要喘上几口气,可是他却还在一直攀登着戒坛的阶梯。
一步一步,慧宝便跟在身旁,不发一言。
两者之间,有着一种无形的沉默压抑之感。
一直走上了高台后,老僧才将慧宝搀扶自己的手松开,看着远处的秀丽山峰,老僧缓缓开口道:“慧果,你知晓慧远为何会选在此地建立东林寺吗?”
慧宝低着眸子,平静回道:“师傅曾言,此时有灵气。”
老僧微微点头,指了指远处的山头道:“北负重阜,前带双流。所背之山,左有龙形而右塔基焉,下有甘泉涌出,冷暖与寒暑相变,盈减经水旱而不异,寻其源,出自龙首也。这才是真正的龙泉,可伱知晓,为何慧远又在山下建龙泉寺吗?”
慧宝看着老僧,片刻后,道:“觉贤尊者,您唤小僧过来,便是询问这些吗?”
“龙泉寺的建立,是因为慧远觉着,佛,不应该距离众生太过遥远,佛应该便是众生,众生便应该是佛。”
觉贤尊者没有回头,自问自答。
慧宝不发一言。
“慧远的修行路子是对的,他想要汇聚所有的佛门体系,为天下人开佛门,所以老僧便来了,他将东林寺建立在这里,也是因为‘山寺东林景独饶’,他也希望日后东林寺,可以被万千佛法所包围,而不是只推崇一种道理,被一种理念所把持。”
觉贤尊者继续说道:“故此,老僧曾答应过慧远,要为其译经,老僧虽然被世人尊为佛陀,可老僧知晓,老僧的道行还未曾到达佛陀境界,此生能为东林留下一二罗汉舍利,全佛门法脉,便已经无憾矣。故而,老僧答应了慧远,要将此残身留在这异国他乡,为我佛法度做一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