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诸葛乔,心中还是充满了苦涩和沮丧。
自精盐提炼司的选址、工人的选拔,到如今的批量生产,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但如今,他却要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离他远去。
他尊重义父诸葛亮,因此在提出异议被驳回后,他选择了让步。
如今,杨仪将军已正式接管精盐提炼司,而他,诸葛乔,只能遵从父命,返回成都,接受诸葛亮赋予的新使命。
“伯松,不要烦恼。”刘禅的声音充满了安慰,“丞相做事一向深思熟虑。”
诸葛乔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这一安排,但心中却充满了不满。
他正值二十岁,自认为有足够的能力管理精盐提炼司。几个月来,他成功地阻止了任何陌生人进入提炼司,保密工作和安全防卫都做得尽善尽美。
“陛下——”诸葛乔刚想说什么,刘禅就拍了拍他的肩膀,打断了他的话,“伯松啊,我们都还年轻,难道还怕没有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吗?”
刘禅虽然对诸葛乔的替换有所思想准备,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他知道诸葛亮刚班师回朝,朝廷的事务繁忙。他原本以为诸葛亮会在处理完朝廷事务后,才会考虑更换人选,那时怕已是年后。
年后水稻种植季节将至,诸葛亮肯定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水稻种植上。毕竟,对于诸葛亮来说,粮食才是北伐的首要任务。
然而,诸葛亮却在班师回朝的第二天就决定更换诸葛乔。
这也说明,诸葛亮对精盐提炼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
刘禅故意皱眉问道:“伯松,莫非你不愿回京陪朕?”
诸葛乔的新任务竟是回京陪皇帝读书。
他赶忙解释道:“陛下,属下绝无此意,属下只是希望能为陛下分担更多。”
刘禅大笑:“伯松啊,你想为朕做事,不必只盯着精盐提炼司。你回到朕的身边,还有许多重要事务等待你去完成。”
诸葛乔闻言,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