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权力,哪怕是精盐提炼这样的小事,诸葛亮也会慎重考虑,不会轻易放手。
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职责有着极高的要求,生怕有丝毫的疏忽,辜负了先帝的嘱托。刘禅对此深感敬佩,他认为能拥有这样一位智者作为相父,是他的莫大荣幸。
此刻,诸葛亮的眉头舒展开来,之前的担忧烟消云散。
他曾担心刘禅在成都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他人影响,想要亲政。然而,当刘禅主动提及北伐之事时,诸葛亮看到了他的坚定和决心。他知道,刘禅还是那个值得信赖的君主。
诸葛亮并非有意染指大汉朝政,实乃时局所迫。
刘禅虽为汉室正统,然其年幼且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复兴汉室之重任。
然诸葛亮亦欣慰于刘禅之成长,深信有朝一日,汉室中兴,刘禅必能执掌大权,光耀门楣。
君臣二人话别之后,刘禅回归后宫,午后时分,皇后张鸳为他献上香茶,关切道:“陛下辛苦,相父回朝,国家大事又将落在陛下肩上。”
刘禅轻叹,摇了摇头。
张鸳见状,安慰道:“相父之心,无非为了大汉江山,陛下应体恤其良苦用心。”
刘禅点头,心中明了。
千百年来,诸葛亮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传颂千古。
是日,诸葛亮返回相府,未及休憩,张裔便来汇报朝廷诸事。
闻及水稻种植之事,诸葛亮精神一振,与张裔深入探讨,直至夜深。
次日清晨,诸葛亮与参军杨仪乘车离开丞相府,目的地直指北门。
马车疾驰,不久便抵达清城山脚下的精盐提炼司。
诸葛乔见父亲归来,虽紧张但仍恭敬行礼。他深知父亲操劳国家大事,自己虽负责精盐提炼司,却难以分身相迎。
诸葛亮一到,便详细询问精盐提炼进展。
诸葛乔如实汇报,一期工程已顺利投产,二期工程亦将竣工。
诸葛亮听后大为欣慰,他对精盐提炼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