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5年八月,成都平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田野里,金黄的稻谷摇曳生姿,正值收获的时节。
一天清晨,大汉皇帝刘禅带领一群朝廷重臣,踏上了郊外的农田。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更多的喜悦和期待。
“恭喜陛下!”一位年约六旬的老者,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对刘禅说道,“陛下所种的水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真是可喜可贺!”
刘禅目光柔和地扫过一片片的稻田,谦虚地笑道:“朕种植这些水稻,并非为了个人的丰收,而是希望大汉的百姓们都能年年丰收,共享幸福。”
老者点头称赞道:“陛下英明,您改良了水稻的种植方法,必将引领大汉百姓走上丰收之路。”
这位老者名叫张裔,字君嗣,是蜀郡成都人,现任丞相府长史。
刘禅笑容满面地说道:“那就借长史吉言了。推广水稻种植方法的任务,还需仰仗长史大人多多费心。”
这正是刘禅的初衷——提高大汉的粮食产量,让百姓们从此不再为粮食发愁。
张裔激动不已,作为益州本地人,他为能够为大汉百姓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
丞相诸葛亮对他有知遇之恩,如今皇帝又信任他,将推广种植方法的重任交给他,他深感荣幸。
其他随行的文武官员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羡慕张裔。
毕竟,推广刘禅的水稻种植方法,既能为蜀地百姓带来福祉,又能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刘禅今日并未像往常一样亲自下田劳作。收割水稻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而他尚未发明出收割机。
这片稻田刚好一亩,是刘禅特意挑选的,他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种植方法比百姓们的方法更为高产。
收割工作由张府部曲负责完成,他们在田野间忙碌着,将一颗颗金黄的稻谷割下、捆扎,然后运送到指定的地方。
今日,张绍特意召集了一批部曲作为劳动力,同时满朝的文武百官和皇帝刘禅本人也亲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