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府。
中堂之内。
一个不威自怒的少年郎,手中拿着一则纸卷,皱着眉头,已然是盯了许久。
而反观另一边。
则是坐在中堂的盛紘,则是小心翼翼,时不时偷瞄旁边的少年郎。
要是有不知情的人看到,还误以为,此处乃少年郎的家中,而不是他盛紘的盛府。
事过几日。
盛紘也不敢想到,那个与他错过的少年郎,会再一次来到府中寻他,了解登州事宜。
过了不知片刻。
少年郎放下了手中的纸卷,看向盛紘问道:“伯父的奏章,可呈给陛下观看过?”
随着贾珩的问话,盛紘连忙想要站起身,但屁股抬到一半,又觉得此举不妥,连忙又坐回了座位,但语气还是充满了小心翼翼道:“还没有。”
“哦?为什么呢?”贾珩心中有些诧异。
从手中的奏章,便看出,登州的局势很不乐观。
因连年大旱,又因外部的鞑靼人,屡犯大汉边陲,朝廷想要被动防御,只能增加税收,而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榨不出一点油水出来。
此等现象,登州则尤为严重。
而盛紘此次来京,便是阐明厉害关系。
想让朝廷削减税银。
为的就是安抚暴民的心,此时登州的百姓,已经从平民,变成了官员口中的暴民了。
盛紘苦笑了一声道:“我已来京数日,手中的奏章,写了一份又一份,但都被留中不发。”
“好一个留中不发。”贾珩心中涌出了一道怒火。
这个词,原出自史记·三王世家,意思便是指皇帝将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进行交议或批复。
只不过,时代境迁。
到了明朝后期,此等权利,便成了内阁的专属。
而以明代汉的陈汉,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个传统。
内阁的意思,很明确,这种减少税收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现在大汉急需用钱,你提